导航菜单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教人才培养“硬道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4-08-23 点击次数:118083

20世纪80年代起,我一直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见证了中国职业教育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前行、从“断头教育”到体系贯通、从根植本土到走向世界,更亲历了江苏职业教育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由大到优的发展历程。在近40年的职业教育实践中,我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共生共长的关系,并从中感悟到两个深刻道理。

其一,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区域产业发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但南北差异较大,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梯度特征十分明显,职业教育亦呈现同样的梯次特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越健康。

苏南地区历来是鱼米之乡,经济富庶,改革开放以来,发市场体制改革之先声,开乡镇企业崛起之先河,创造了经济发展“苏南模式”。与“苏南模式”相呼应,20世纪90年代,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主体开展“苏南现代职业教育实验区”建设;进入新时代,苏南地区开放型改革深化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与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苏南地区又不失时机地开展“部省共建苏锡常职业教育高地”。在县域范畴,号称中国“四小龙”的昆山、张家港、江阴、常熟,在县域经济总量多年居于全国榜首的同时,区域内职业教育同样呈现办学规模大、办学条件好、师资队伍强、办学成效高等明显特征。

其二,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由之路。

德技并修是人才培养基本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即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统一,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德、知、技的关系,确保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阴办学点坚持二十年如一日为江阴本地企业培养“兵头将尾”人才,20年来为本地企业输送了1万余名五年制高职毕业生,为本地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眼视光技术专业2012届毕业生董坪鑫是一名脑瘫患者,在校期间取得国家二级验光技师资质,是全省首批首席验光师,荣获“江苏省著名验光师”称号。同时,他十分热心公益事业,2017年注册成立丰县品悦公益发展中心,饮水思源回馈社会,是职业院校毕业生中自强不息、德技并修的优秀代表。

产教融合是基本发展机制。江苏从“十一五”以来就大力推进园校共建,将职业学校新建与新兴经济园区、产业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成长,通过新建扩建,目前全省近70%的职业院校建设在产业园区附近。首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以来,着力探索建立政府搭台,龙头央企、高水平大学、职业学校牵头,学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产业集聚区教育行政部门支撑的产教融合新机制。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铁道分院作为共同体综合管理部的牵头单位,致力破解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机制性障碍,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得到了明显优化。

校企合作是基本办学方式。我亲历了全国首部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研制出台过程,其意义是明确了企业和学校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双主体地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熟分院与奇瑞捷豹路虎汽车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创造性实施“英国新型学徒制”项目,校企协同实施协议共商、课程共建、团队共建、基地共用、教学共施、管理共担等,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岗位实际、企业需求、产业发展。

工学结合是基本教学方法。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太仓办学点与德国海瑞恩精密技术(太仓)有限公司合作,在数控技术专业群开展工学结合的五年长学制学徒制人才培养,开展的“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卓有成效。学校负责文化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及通用基础技能教学,企业负责专业技能和岗位生产性技术技能教学。第二学年学员3天在学校学习,2天在企业进行实践培训;第三学年学员3天在企业实践培训,2天在学校学习;第四学年学员在企业、企业培训中心进行部门轮岗实践学习;第五学年学员在企业特定部门进行定岗学习。通过工学结合,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不仅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还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实践反复证明,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基本发展机制,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