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产教融合政策如何在地市落地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网 作者:郭素森 发布时间:2018-09-25 点击次数:378253

我国地级市的面积、人口、经济总量与一些小型国家持平。与县级市相比,地级市产业体系相对完备,产业特色相对鲜明,职业教育服务需求相对集中,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也是产教融合发展、职业院校布局的基本单元。地级市政府需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明确为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公共服务项目,明确为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予以强力推进。

现状:市情、企情、校情奠定融合基础

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趋势是产教融合发展的服务方向。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产业智慧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现代产业的发展,没有人力资源的协同就构不成现代产业体系。在一些地级市,大规模的产业升级,急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撑,这就为教育改革和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企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产教融合发展的积极因素。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不少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人才。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是“独角兽”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产生了举办职业教育的需求,为产教深度融合打下了基础。通过长期的积累,企业在技术研发、企业培训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一些先进企业已经率先开发出技术培训模块课程,形成校企合作的新优势。更为关键的是,不少规模以上企业认识到,在企业转型发展中,技术积累和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培育必须走校企合作的路子。企业不再单纯是人力资源的需求侧,而必须具备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的供给能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正快步进入校企相向需求、互为供需、互相支撑、协同进步的新时代。

院校办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是产教融合发展的核心基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发展时期,职业院校已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只有深度融入到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中,才能“有为有位”,而规模庞大、求新善变的产业体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问题:协同难、供需难、共享难需要破解智慧

校企协同难。企业的营利性诉求和学校的公益性文化冲突,是校企难以深度合作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均不能独立完成产教融合的规划与落实任务,需要政府强力统筹。地方政府需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明确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基础工程、城市公共服务的重点内容,融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各个项目、各个环节,贯穿产业转型、教育改革及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互为供需难。单纯的、单向的供需关系无法促进校企双方的融合。企业只“需”不“供”,很难与学校深度合作;学校只“供”无“需”,无法培养出真正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学生。企业必须给学校技术、课程、培训师、设备,才能获得适用人才;学校则需尽快把企业的技术和文化进行课程化改造,才能有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中间,不仅需要强化市场导向作用,还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校企相向发力,市场作用为主,政府作用为辅。

共享发展难。融合发展,必须建立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基础之上。按照市场规律,建设成果由投资者拥有。但按照现行政策,企业投到学校的资产,只能通过“无偿捐献”的方式,或者搁置产权,企业难以共享发展成果。这是资产类校企合作办学的最大障碍,也是校企合作合而不久、合而不深的根本原因。只有依法保护校企双方的合理合法权益,才能构建起稳固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对策:政府侧、企业侧、学校侧共同改革到位

强化政府统筹发展的力度。地方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破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篱笆墙”,为双方增添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力、新资源。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明确为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公共服务项目,明确为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强力推进。要着眼当下,立足长远,将产教融合纳入各项发展规划,要求规模以上企业必须把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新上项目可行性报告必须包含产教融合相关内容,鼓励引导辖区企业与职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探索建立常规性、专业化产业调查机制,做好人才开发需求预测研究与发布。开展职校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估,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绩效作为职校评先树优的主要指标。

引导企业加快人力资源建设流程再造步伐。企业要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等培训培养模式,加大技术工人的培养力度。企业适时组织教育资源盘点,履行社会责任,与职校合作开发技能培训课程。行业龙头企业要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和应用型大学,或与学校共建二级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和相关专业。企业应整合培训资源,开设“企业课堂”,开放生产性实习实训资源,企校协同人才培养,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前置到学校,学校人才培养延伸到企业”的融合目标。

深化学校侧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学校应明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体地位,抓住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发展机遇,以产业需求为中心,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加大开放办学力度,主动对接企业,构建适应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办学体制机制。盘点、清理无效的教育服务供给,构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力。搭建开放式教育服务供给平台,确保企业资源“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合得起来”,培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动力、新业态、新生态。学校应主动承担企业在职员工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成为行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要提高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协同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项目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载体。以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研合作为主要板块,探索建立具有产权纽带或管理团队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


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