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校地共建保障县域技能人才供给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方俊良 发布时间:2021-03-16 点击次数:632194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加速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打造“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嘉兴市大力实施新制造“555”行动计划,作为长三角一体化联结枢纽的嘉兴市海盐县,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题,每年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上万人。

为了保障当地经济平稳转型发展,必须构建稳定的技能人才供给渠道。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地方,发挥自身优势,与海盐县共建以嘉兴职院海盐学院为龙头的海盐职教中心,探索“校地共建、协同治理”合作机制,创新实施“六个三”贯通人才培养,推进中等、高等学历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构建县域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新样板,培养区域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依托“三方共建” 贯通校区建设

海盐县政府联合嘉兴职院及海盐地方中职学校,三方合作共建以嘉兴职院海盐学院为龙头的海盐县职教中心,占地589亩,总投资18.9亿元,规划办学规模1万人,其中中职6000人、高职4000人。海盐职教中心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和高质量建设的“三高”标准,从选址到布局,从规划设计到设施配置,都由嘉兴职院、海盐县政府及中职学校三方共同确定。校园空间布局既做到中高职相对独立,又实现图书资料、实验实训场所、体育设施、后勤服务等办学资源共享。校园基础设施由海盐县政府投资建设,海盐学院资产所有权划归嘉兴职院所有。

对接“三大产业” 贯通专业布局

对接优势产业。对接核电关联、高强度紧固件等海盐地方优势产业,与海盐理工学校衔接布局技能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相对稳定的核电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支撑海盐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对接特色产业。对接时尚轻纺、绿色纸业和健康产业等海盐特色产业,在海盐理工学校衔接布局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的工业设计、智能控制技术两个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与海盐商贸学校衔接布局健康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3个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支撑海盐地方特色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对接新兴产业。对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智能家居及建筑工业化和新材料等海盐五大新兴产业,与海盐理工学校统筹布局岗位技术含量较高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光电技术与应用)等3个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并根据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增补相关专业。

实施“三位一体” 贯通培养方案

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着眼于中高职贯通培养,海盐学院与海盐理工、海盐商贸两所中职学校共同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每年定期组织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集中研讨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统筹安排教学计划、课程选择、实习实训、考试评价、质量监控等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一体化构建课程体系。海盐学院牵头组织海盐两所中职学校以及秦山核电等龙头企业,对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以学生技能“阶梯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按照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共同制定中高职有序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体化统筹实践教学。海盐学院与两所中职学校一起,按照“整体设计、分段递进”的思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充分体现中高职承接与延续的关系,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与中职学校共同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根据中高职贯通培养要求,统筹设计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

突出“三个共同” 贯通过程实施

共同开展招生。为确保人才的贯通培养,海盐学院在招生时提前介入,与两所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招生工作,共同确定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和招生要求,共同设计考核评价细则,确保生源质量。

共同实施教学。中高职院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新形态教材。共建课程群教学团队,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环节,面向企业实际问题,融入企业真实项目,采用案例化引导方式,让教学更加贴近真实工作场景,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共同考核评价。加强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管理,与中职学校一起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期满,由海盐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办法由海盐学院、中职学校及合作企业共同制定,经考核合格后可转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

实现“三个共享” 贯通教学资源

共享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建立高职、中职、合作企业共同参与的师资协同研训机制,共建共享高水平结构化“双师”队伍。充分利用海盐学院专业、课程及师资优势,与所对接的中职学校及企业联合开展师资培训,加强校本研训统筹。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实践制度,着力探索青年教师教学指导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双导师”培养模式。

共享课程标准。坚持标准引领,定期开展中高职教研活动,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共同研究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保证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有序衔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共享实训资源。共建共享中高职公共实训中心,与秦山核电、恒锋工具等龙头企业共建共享集生产、教学、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进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打造“中职+高职+企业”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全面提升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质量。

落实“三个统一” 贯通体制机制

统一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海盐学院建设得到嘉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海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纳入嘉兴市市管干部序列,由市委管理,按六级职员配备,以便统筹协调市县各方资源。

统一管理。嘉兴职院与海盐县委县政府共同成立海盐学院管委会,加强对海盐学院的统一管理,统筹配置师资、经费和教学资源,统筹资产管理、后勤服务,提升管理效能,确保校地共建共管、校校共培共育、校企共生共长。

统一运行。海盐县政府在海盐学院人员编制上给予保障,并建立与海盐学院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与办学运行。

嘉兴职院以校地共建海盐学院为起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优化市域中高职专业布局,努力构建以高职院校为龙头,市县中职院校相互衔接的市域“1+N”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嘉兴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块”贡献力量。


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