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职教话语体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徐平利 发布时间:2024-03-12 点击次数:121581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今年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全面阐释和系统部署。今年3月初,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这一筑基于颠覆性技术和新要素条件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话语的生成,意味着传统工业化经济增长方式必然让位于新型工业化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对于特别强调产教融合、增强适应性的职业教育来说,若要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适应新质生产力需要的培养目标、课程模式、治理体系等各项改革尤为迫切。笔者认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工作是,要认识并走出传统工业时代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实践困境,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中国职业教育新话语体系。

语言是存在之家,话语体系蕴含思维逻辑和理论范式。传统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主导思想是效率主义,也称泰勒主义或福特主义,生成于电气技术革命及其引发的工业效率运动,理论源头是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后在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不断加持下,使物本逻辑和效率目标成为职业教育理论建构的根基。传统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关键词取自工业生产流水线,诸如训练、标准、规格、规模、适配、好用等等,特别强调工具效率功能,与之相应的课程开发原理主要是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说,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合格产品”,用职业教育课程论之父博比特的话说,即“职业学校从头到尾的工作都是为了同样的产品”。应当承认,传统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恰切地诠释了传统工业时代生产力对标准化、技能型“高效劳动者”的批量需求问题,但是在今天却已无力诠释新质生产力对多样化、思想型“创新劳动者”的迫切需求问题。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数智技术重新配置效率,传统工业生产效率必然被新型工业化的全要素生产率所取代。因此,在重塑产业形态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如果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依然在“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世界中谋求生存,那么职业教育不可能实现自我拯救,更谈不上有拯救他人的技艺。笔者认为,当传统工业化转向新型工业化、传统生产力转向新质生产力的时候,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基础应当从物本转向人本,主导思想应当从效率主义转向生命主义。事实上,2022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职业教育变革的“五大转向”,包括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笔者认为这是对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从效率主义转向生命主义的政策引导。

职业教育话语体系转向生命主义具有重要的生产力变革意义。首先,生命主义与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相适应,强调高效能和高质量源自人的思想创造和技术创新,而不是密集型劳动力的比拼。其次,生命主义与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性系统相适应,重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多重关系,使职业教育从“跨界”场景转向“生态”场景。再次,生命主义与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性特征相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性好,它要求技能人才的“再技能化”过程,不能是技能的静态迁移,而是技能的向上生长。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职业教育的生命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和生长,如《易经》讲:“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以“大生”为企业命名,就是济世救民的民族企业家的生命主义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所不可或缺的。


尾部